Cassandra 架构演进
介绍
Apache Cassandra 是一个高度可扩展的分布式 NoSQL 数据库,最初由 Facebook 开发,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存储需求。自 2008 年开源以来,Cassandra 的架构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和业务场景。本文将带您了解 Cassandra 的架构演进历程,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初始架构:分布式与去中心化
Cassandra 最初的设计目标是解决 Facebook 的收件箱搜索问题。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,能够在多个节点之间均匀分布数据,同时提供高可用性和无单点故障。
关键特性
- 分布式架构:数据分布在多个节点上,每个节点都是对等的。
- 无单点故障:没有主从节点之分,所有节点地位平等。
- 最终一致性:通过 Gossip 协议和反熵机制实现数据 的最终一致性。
备注
Gossip 协议:Cassandra 使用 Gossip 协议在节点之间传播状态信息,确保每个节点都知道集群中其他节点的状态。
架构演进:性能优化与新特性
随着 Cassandra 的广泛应用,其架构也在不断演进,以支持更高的性能、更强的可扩展性和更丰富的功能。
1. 数据存储引擎的改进
Cassandra 最初使用 Thrift 作为其存储引擎,但在 2014 年引入了 CQL(Cassandra Query Language),提供了更直观的 SQL-like 查询接口。同时,存储引擎从 Thrift 迁移到了更高效的 SSTable 格式。
-- 使用 CQL 创建表
CREATE TABLE users (
user_id UUID PRIMARY KEY,
name TEXT,
email TEXT
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