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wift 代理模式
代理模式(Proxy Pattern)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,它允许一个对象(代理)代表另一个对象(真实对象)来控制对其的访问。代理模式常用于延迟初始化、访问控制、日志记录等场景。在Swift中,代理模式通常通过协议(Protocol)来实现。
什么是代理模式?
代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代理对象来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。代理对象和真实对象通常实现相同的接口或协议,因此客户端代码无需关心使用的是代理还是真实对象。
代 理模式的主要用途包括:
- 延迟初始化:当创建真实对象的成本较高时,可以使用代理对象来延迟初始化。
- 访问控制:代理对象可以在访问真实对象之前进行权限检查。
- 日志记录:代理对象可以在访问真实对象之前或之后记录日志。
代理模式的结构
代理模式通常包含以下角色:
- Subject(主题):定义真实对象和代理对象的共同接口。
- RealSubject(真实主题):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。
- Proxy(代理):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,并可能负责创建和销毁真实对象。
Swift 中的代理模式实现
在Swift中,代理模式通常通过协议来实现。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,展示了如何使用代理模式来控制对真实对象的访问。
定义协议
首先,我们定义一个协议 Subject
,它包含一个 request()
方法。
protocol Subject {
func request()
}
实现真实对象
接下来,我们实现真实对象 RealSubject
,它遵循 Subject
协议并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。
class RealSubject: Subject {
func request() {
print("RealSubject: Handling request.")
}
}
实现代理对象
然后,我们实现代理对象 Proxy
,它也遵循 Subject
协议。代理对象在访问真实对象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操作,例如权限检查或日志记录。
class Proxy: Subject {
private var realSubject: RealSubject?
func request() {
// 延迟初始化真实对象
if realSubject == nil {
realSubject = RealSubject()
}
// 在访问真实对象之前进行一些操作
print("Proxy: Checking access before forwarding request.")
// 访问真实对象
realSubject?.request()
// 在访问真实对象之后进行一些操作
print("Proxy: Logging the time of request.")
}
}